第七十二章 极限行军(第3 / 3页)
对凌云霄来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沿途抛锚的车辆越少越好。
事实上,凌云霄已经做好了“丢掉”一半先头部队的心理准备。别的不说,他用3个营做先头部队,就是在为车辆抛锚提供后备力量。虽然在以往的训练中,这种高强度行军会每年举行一次,而且会在条件极端恶劣的巴基斯坦沙漠、或者印度的高原上进行,部队的表现并不差,但是演习毕竟是演习,训练永远是训练,在实战环境下,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环境也差得多,比如沿途就没有用来收治中暑官兵的医疗站。
万幸的是,2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一辆坦克与一辆战车抛锚。
相对来说,情况算得上是非常理想的了。
接到裴承毅的命令后,凌云霄没有把命令传达下去。虽然自从项铤辉退役后,凌云霄就没有把林啸雷放在眼里,甚至好几年都没回过总参谋部,唯一能够让他心服口服、而且心甘情愿的听从命令的就只有裴承毅了,但是凌云霄不再是20年前那个不知道轻重的年轻将领,而是共和国最厉害的猛将。部队的情况如何,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已经达到极限的情况下,没有必要继续给官兵施加压力。
别的不说,第一战斗单位的先头部队在2个小时内狂奔250千米,而且还将以相同的速度前进4个小时,才会做简短停留。在以往,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后勤保障部队来说,压力并不轻。
先头部队在帕斯库赫完成了第一次电能补充之后,不会停下来,将继续以每小时130千米的速度前进。也就是说,4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到达巴姆的时候,先头部队才能利用伊军的供电系统获得电能补充。7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到达巴夫格,先头部队将需要进行第三次电能补充,因此后勤保障部队必须在7个小时之内,将整套设备转移到巴夫格,并且做好为先头部队提供电能补充的准备工作。因为先头部队的行军速度已经达到地面部队的极限了,所以后勤保障部队只能指望垂直起降运输机,而共和国陆军航空兵的垂直起降运输机还在几千千米外,所以只能借用伊朗军度的垂直起降运输机。
正是如此,裴承毅询问情况的时候,帕斯库赫的支援部队正在登机。
因为尚达克距离巴夫格大概530千米,而nsa在确定了干扰范围之后,肯定会密切监视干扰区域附近、特别是西面的情况,所以第一战斗单位的支援部队到达巴夫格后,肯定会被美军的侦察卫星发现。也就是说,第一战斗单位的先头部队离开干扰区域前数小时,支援部队就将暴露在美军的眼皮子底下。
对凌云霄来说,他的希望只有一个,即到达第一个休息点的时候,所有官兵都能跟上。
要想让部队继续前进,就得做好保障工作。
接到裴承毅的电话后,凌云霄联系了正在巴姆与伊朗军队交涉的钟惊波,让他直接告诉伊朗国防军的那个少将,如果不能及时为第一战斗单位准备好后勤物资,导致第一战斗单位不能及时完成任务,所有责任都由伊朗当局承担。
虽然这话严重了一点,但是也看得出来,凌云霄是个一丝不苟的军人。
说准确点,是个只把自己的手下放在心里的、非常自私的指挥官。
杨少勇提到了这一点,并且建议减缓第一战斗单位的行军速度,在克尔曼利用伊朗军队的电力供应系统补充电能,在到达亚兹德之后再做补充。也就是说,不用向巴夫格部署电力补充部队。
这么做能够延缓部队暴露的时间,但是也将延迟部队的进军速度。
综合考虑后,裴承毅否决了杨少勇的建议,要求第一战斗单位全速前进,必须按照计划在24小时之内完成穿越伊朗全境的行军行动。
事实上,第一战斗单位一直在以最快的速度前进。
作为一支配备了数百辆主战坦克与数百辆步兵战车的装甲部队,在完全依靠后勤保障部队的情况下,保持每小时130千米的行军速度,已经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了。换句话说,如果不是伊朗总统内贾德在数年前就启动了大规模基础建设项目,修建了横贯伊朗的数条高等级干线公路,第一战斗单位不得不在普通公路上行军的话,不管凌云霄与第一战斗单位的官兵有多大的能耐,也不可能让部队的行军速度达到每小时130千米。原因很简单,db-30e与dz-31d只有在高等级公路上,使用摩擦阻力最小的复合橡胶履带,最大速度才会超过每小时13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