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七十四章 牵一发动全身

第七十四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肯定有人认为这么做很冒险,毕竟澳大利亚北面就是印度尼西亚,然后就是南海。

问题是,100多年前,美军就证明了这条线路的可行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如果不是麦克阿瑟坚持从西南太平洋发起反击(也多半是为了个人目的,因为麦克阿瑟是被日军从菲律宾赶了出来,而他的父亲,即老麦克阿瑟还是第一任菲律宾军事总督,麦克阿瑟就在菲律宾长大,直到读中学才回到美国),而罗斯福又听信了麦克阿瑟的建议(实际上主要是为了平衡海陆两军,避免尼米兹一个人主宰太平洋战争,让陆军、以及马歇尔下不了台),才做出了两路并进的战略决策。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即便没有麦克阿瑟在西南太平洋上发起的战略反击,随着美军回到马里亚纳群岛,并且占领了火山群岛,加上由陆军航空兵(即后来的美国空军)对日本本土进行的战略大轰炸,照样能够让日本投降。要知道,后来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轰炸机也是从提尼安岛起飞的,而不是从冲绳岛起飞的。100多年过去了,技术进步有目共睹,不但战略轰炸机拥有了全球轰炸能力,就连战术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略轰炸机,加上海上基地、空中平台等等新概念武器,以及更加强大的战争生产能力,别说以马里亚纳群岛为跳板,如果日本的基础设施再好一点,共和国军队甚至能够直接攻打夏威夷群岛,不用在马里亚纳群岛上浪费太大的力气。总而言之,从军事角度考虑,裴承毅确实有很多选择。

正是如此,在判断共和国海军的战役企图的时候,就得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再来看,恐怕就没有那么好判断共和国海军的进攻目的了。

要知道,即便一切顺利,即共和国海军陆战队在5月8日登上马里亚纳群岛,美军也得从整场战争的高度来看待这场战斗。因为在这个时候,共和国陆军已经在大陆战场上做好了进攻准备,共和国天军的轰炸机部队也赶了过去,即便是杜奇威,也得考虑到,共和国海军很有可能是在为陆军打掩护,即攻打马里亚纳群岛是假,吸引注意力是真,或者说麻痹敌人是真。

如果海军攻打的是迪戈加西亚,这还不是问题。

从攻打一座群岛,而且是一座由十多座岛屿组成的、而且半数岛屿上都有军事设施的群岛来说,这点前期准备工作肯定不够。要知道,马里亚纳群岛不但是一座群岛,还是一个军事基地群,哪怕海军把目标订得低一点,采用跳岛攻击战术,只占领群岛南部几座有陆战队的大型岛屿(美军陆战队肯定拥有射程为数百千米的电磁炮系统,所以必须占领有陆战队的岛屿),持续11天的前期轰炸也显得过于短暂。

由此可见,海军没有过分指望天军。

事实上,早在林啸雷时期,除了抓紧陆战队之外,海军就没有打算与其他军兵种配合作战。换句话说,在林啸雷的领导下,共和国海军一直朝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不但拥有规模堪比空军的航空兵、战斗力不比陆军差的陆战队,还拥有独一无二的舰队,以及独立于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之外的海基战区防御系统(性质介于战略防御系统与战区防御系统之间,拦截能力不容小觑)。

制订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计划时,海军也没有想过要依靠天军的轰炸机。

原因很简单,如果认定共和国海军将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美俄当局肯定会认为,共和国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发起两场大规模进攻战役,特别是这两场进攻战役都需要投入大量支援力量,消耗大量作战物资,还需要占用大量情报资源。别的不说,在军事卫星系统全面崩溃之后,搜集情报成为了各参战国最大的难题,为了支持一场大规模进攻战役,往往需要集中全部情报资源。比如在“图兰风暴”作战行动期间,共和国军情局等众多情报机构就进行了全面动员,不但替作战部队处理了大量战术情报,还想方设法的搜集俄军的战略情报,如果没有这些情报机构的全力支持,共和国陆军也很难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要知道,在一场战役中歼灭大约150万敌军,这已经打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上的纪录,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仅此一点,就足以扰乱美俄的总体战略。

从美国的立场出发,肯定认为共和国把重点放在了太平洋战场上,不然也不会在3个月内造出40多艘反潜护卫舰,并且向琉球联邦调运那么多的作战物资,还在西太平洋上集结了近10万陆战队。更重要的是,在占领马里亚纳群岛之前,共和国的本土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要知道,在4月27日之前,部署在关岛的美军轰炸机就对共和国本土进行了30多次小规模袭击。虽然受安德森空军基地的容纳能力限制,每次袭击的规模都不大,也就没有能够取得任何战果,但是共和国海军却不得不将近20艘具备区域拦截能力的大型战舰部署在琉球群岛海域,加强本土的战略屏障。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遭到毁灭性打击,共和国已经开始对本土东部地区的上海、杭州、南京、青岛、台北、福州等等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进行战略疏散。

总而言之,美国当局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共和国海军不是在闹着玩。

从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来看,当时决定让天军参战的是裴承毅。也就是说,共和国元首直接给天军安排了作战任务,并且让海军在此基础上制订作战计划。很明显,就算战役行动由海军全权负责,裴承毅都是这场战役的直接策划者,甚至是最高指挥官。由此也就不难明白,天军为什么要在百忙之中抽出身来,让原本应该得到休整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在太平洋战场上表演一番了。

要想搞清楚裴承毅的战役企图,绝对不能仅仅站在战役的高度上。

从裴承毅以往指挥的战役行动来看,他的战役企图都与战争目的有关,即所有战役行动都为最高目的服务。虽然这是一场世界大战,共和国的最高战争目的就是取胜,而这也是包括裴承毅在内的所有共和国公民的主要任务,也就不可能从整个战争的目的来分析裴承毅在攻打马里亚纳群岛时的战役企图,但是按照通常方式,世界大战是由多场战争组成的,即世界大战是战争的集合,而各个方向上的战争即相互影响,又高度独立,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就没有多少关系,却由通过苏联与美国的关系、以及日本与德国的关系而相互影响。也就是说,要想搞清楚裴承毅的战役企图,至少得明白共和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最高目的。事实上,这也是个很基本的问题,即击败美国,夺取太平洋的制海权与主导权。那么再退一步,为了实现这个最高目的,共和国肯定得分几步走,而攻打马里亚纳群岛只是迈出的第一步,甚至只是第一步的组成部分。如此一来,至少得搞清楚共和国在太平洋战场上迈出的第一步的目的。

显然,这绝对不是一个易于回答的基本问题。

虽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共和国的太平洋战略中,第一步肯定是南下攻占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解决侧翼威胁,然后再东进与美国争夺太平洋的绝对制海权,为进军北美大陆打下基础,但是客观的讲,共和国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即在占领马里亚纳群岛之后,直接攻打东面的夏威夷群岛,然后以夏威夷群岛为基地,出动舰队与潜艇封锁美国,切断从美国本土西海岸与巴拿马运河前往西南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且利用在印度洋上的优势力量,封锁从南大西洋前往澳大利亚的海上航线,从而断绝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联系。以澳大利亚的人口数量与工业基础实力,如果没有来自美国的支援,特别是来自美国的武器装备,根本不可能成为攻打共和国本土的战略策源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