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决战战场(第1 / 3页)
因为福尔斯湾的建设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所以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舰队仅停留2天,在与南非海军进行了海上搜救联合训练之后就北上,前往同样正在大搞土木工程,而且环境更加糟糕的拉各斯。
在2049年之前,共和国当局一直在努力与南非改善关系,即便南非当局没有把福尔斯湾租借给共和国海军,共和国当局也以各种政策鼓励国民去南非旅游,并且鼓励国内的各大旅游公司开设更多的南非旅游专线。当然,共和国当局没有忘记做最重要的事情,即开设直达高速旅游航班。这些努力一直持续到2050年前后,随着大战前的全面军备竞赛爆发,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共和国会再次与南非接触,提出租借福尔斯湾,而美国为了阻止共和国借福尔斯湾进军大西洋,很有可能在南非大搞一场。问题是,共和国没有重提租借福尔斯湾的问题,也没有大举进军大西洋。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斯德哥尔摩协议》的约束性条款让共和国海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也就对共和国海军的活动范围加以了限制,让共和国海军没有能力进军大西洋,也就没有必要提前控制福尔斯湾,但是这也可以看成是共和国前期部署已经到位,不需要在战前控制福尔斯湾的主要表现。这里所提到的“前期部署”主要指的就是在2042年到2049年之间,共和国在南非的旅游投资,其中包括将福尔斯湾打造成南半球最大的天然海湾浴场。因为地处南半球,南非这边是夏季的时候,共和国正好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季,所以肯定有很多富裕起来的共和国公民愿意去南非“避寒”,到福尔斯湾的海滩上晒日光浴。如此一来,除了需要兴建大量的地面基础设施之外(大部分都集中在海湾的西北部,即开普敦南面),还需要拓展海湾的基本职能,比如让那些环球航行的邮轮能够在海湾内停靠,让邮轮上的游客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享受到阳光海滩。也就是说,需要在南面的防浪堤上建设几处能够供排水量在10万吨、甚至更大型船舶(到21世纪40年代的时候,大部分环球邮轮的排水量都在10万吨以上了,排水量30万吨左右的超级邮轮也不罕见,而共和国与美国的旅游企业还在设想建造具有环球航行能力的海上城市,也就是类似于海上基地的活动岛屿)水道。这些水道能够供邮轮使用,自然也就能够供排水量相差不大的战舰使用。也就是说,随着这些水道在2050年之前完工,共和国当局完全没有必要在战争爆发前控制福尔斯湾,而是可以在战争期间,根据作战需要,特别是战略需求,来决定在怎么时候控制福尔斯湾。
正是有了这些前期努力,共和国当局才在2061年底要求南非开放福尔斯湾。
因为南非还是中立国家,并且在大战爆发后不久就宣布永久性中立,在2059年的时候还将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将此定为基本国策,所以共和国并没强迫南非出租福尔斯湾(按照国际法,永久性中立国不能将领土与领海租借给交战国,但是为人道主义援助而开放本国领土与领海,并且为之提供便利不在此范围之内),而是以人道主义救援为名,获得了福尔斯湾的使用权。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船队需要安全保障,所以共和国海军有理由安排战舰为之护航,也就可以向福尔斯湾部署护航战舰。很明显,共和国当局钻了国际法的漏洞。
不管怎么说,1月5日,共和国海军的3支战斗舰队就开进了福尔斯湾。
跟随作战舰队到达的,还有一支规模庞大的运输船队。按照计划,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共和国海军的工程兵将在福尔斯湾建立起包括12条供大型战舰停靠的纵向码头(可以同时为48艘主力舰级别的大型战舰服务)、24条供大型船只停靠的横向码头(可以同时为48艘20万吨级的大型船只服务)、240个锚泊位、以及能够囤积1500万吨各类物资的仓库区在内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临时综合海军基地。如果时间充足,到2062年7月初,还将在海湾东南的普林格尔贝修建一座海军航空站。总而言之,在进军大西洋的时候,共和国海军没有忘记打牢基础。
第一百零九章 决战战场
战争进入到第六个年头,对交战双方来说,局势都格外复杂。
西方的圣诞节刚刚过去,在塞舌尔群岛附近海域活动好几个月的第二舰队的第21主力舰队、第23主力舰队与第22航空舰队就全速南下,经毛里求斯开往南非的福尔斯湾,并且在新年的第四天清晨就到达这处共和国海军在印度洋最南端的临时锚泊地(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自然界线为好望角,因为在好望角东面,所以福尔斯湾在地理上属于印度洋),而在此之前十多日,共和国海军才从南非政府手里接管了这座天然港湾。
严格说来,福尔斯湾并不是天然的深水良港。
21世纪20年代末之前,福尔斯湾都不是港湾,开普敦港北面的桌湾才是港湾。直到排水量超过30万吨的超大型货轮兴起(超过了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的通行能力),以及从共和国到南美洲(主要就是阿根廷)的海运量迅速增长,开普敦在国际航海贸易中的地位才迅速提升,桌湾的容纳能力也愈发不能满足需要。30年代初,南非政府与开普敦地方政府决定开发福尔斯湾,在这里建设南部非洲与两洋交汇处最大的港口,并且为这一宏伟计划招商引资。可以说,当时南非政府野心勃勃,想趁此机会成为航运大国,并且利用两洋航线大赚一笔。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先是埃及政府决定投资1200亿美元(约合4500亿元,其中大半是国际财团的投资,共和国的金融集团就投了大约1000亿元)拓宽苏伊士运河,加大运河的通航能力,接着是巴拿马当局宣布与美国的多家财团合作,计划在20年内修通第二条能够供50万吨级超级货轮通航的航道(因为耗资巨大,所以最后改为拓宽原航道,并且以建造超大型船闸的方式来提高通航能力)。如此一来,南非兴建福尔斯湾航运中转中心的市场基础一下就不存在了。虽然从共和国本土前往南美洲部分地区,比如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从印度洋经好望角进入南大西洋仍然是最短、而且最安全的航线,而福尔斯湾正是这条航线上的主要中转站,但是这么一条比较单一的航线,连桌湾都塞不满,也就没有办法让面积大出10倍的福尔斯湾具有商业价值了。受此影响,到30年代中期,在招商引资不太顺利的情况下,南非当局不得不改变计划,在福尔斯湾南面的好望角与杭克勒普角之间修建了一条防浪堤。按照南非当局的规划,建好这条防浪堤之后,福尔斯湾将成为南非最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因为在福尔斯湾搞的基础建设规模过于庞大,所以战后很多人都认为,共和国海军是在故意浪费战争资源,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共和国当局在故意消耗多余的战争资源。这也很好理解,到2062年,在美国无力发起战略反击、而共和国军队暂时又没有发起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共和国的军事产能严重过剩,自然需要找地方用掉囤积如山的各类物资。当然,这并不表示在福尔斯湾搞的军事建设没有意义,不管怎么说,战争时期搞的军事建设的成本都非常低。别的不说,修建福尔斯湾综合海军基地的几千名工程兵就只拿了普通津贴,如果是和平时期的话,光是这些人员费用就得花掉上百亿元。更重要的是,大规模基础建设的结果远远不是获得一座临时性的海军基地。虽然名义上,福尔斯湾确实是共和国海军的临时性海军基地,南非政府随时可以收回出借的海湾与土地,但是作为一座驻扎了几万名军人的军事基地,绝对不是南非当局想关闭就能关闭的。战后几十年,福尔斯湾不但是共和国在南部非洲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军事基地,还是共和国与南非关系中的重要筹码。可以说,这正是战争期间大规模基础建设的直接结果。
问题是,战争中,福尔斯湾的意义却不太大。
前面已经提到,美国海军早已退到佛得角群岛北面去了,就算美国海军打算在大西洋上与共和国海军决战,也不会跑到共和国军事力量密布的非洲南端来,而会以佛得角群岛为依托,在大西洋中部海域坐等共和国舰队送上门去。
由此可见,在大战期间,福尔斯湾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为船队服务。
虽然从2062年的第二季度开始,共和国海军利用向福尔斯湾部署潜艇母舰的方式,将福尔斯湾变成了攻击潜艇的活动基地,到2063年初之前,以福尔斯湾为基地活动的攻击潜艇一度超过60艘,但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共和国当局一直没有承认福尔斯湾是军港,而且大部分潜艇也是在潜艇母舰上停靠,潜艇官兵则在潜艇母舰上休整。到2062年的第四个季度,随着尼日利亚的拉各斯港成为共和国海军在南大西洋上的主要军港,共和国海军舰队在进军大西洋的时候就很少在福尔斯湾停留了。到2063年初,共和国海军占领的亚松森岛上的基础设施修复之后,共和国海军更是将福尔斯湾变成了一座单纯的中转站,即只为运输船只提供服务。万幸的是,共和国需要向美洲大陆进军,也就需要一处足够庞大的船队与物资中转中心,而福尔斯湾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从2062年下半年开始,所有驶往西非与南美地区的船队都要在福尔斯湾停靠,并且重新分配货物(衡量船只运送能力的主要标准只有两个,一是载重吨位、二是货舱容积。一般情况下,只能以某一标准来配制货物。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船只的利用效率,需要对运送的货物进行分配,即尽量同时达到两个标准。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在塞满货舱的同时让运载的货物达到最大载重吨位。问题是,运往某一个地点的物资往往会比较单一,无法进行分配。如此一来,运输船、特别是集装箱运输船与散装货轮在离开共和国的时候,会装上运往好几个地区的货物,然后在航线的分离点附近对货物进行重新分配,以此来提高运输效率、特别是运输船只的使用效率。正是如此,才需要在靠近前线的地方设置物资中转中心)。
起到作用的,正是这条涨潮时在海面下大约10米处,长约25千米的防浪堤改变了福尔斯湾的命运。从前面提到的可以知道,南非当局是想把福尔斯湾变成旅游胜地,以“好望角”为招牌,吸引世界各国的游客,特别是共和国的游客。要知道,在30年代初,每年到非洲国家履行的共和国游客已经突破了1000万人次,而且有望在10年之内增加到3000万人次之上,共和国也很有可能在2050年之前成为全球最大的游客输出国(美国在30年代初的年均游客输出量超过了2000万人次)。虽然无法将福尔斯湾打造成航运中心,如果能够将这座海湾变成能够吸引成千上万的境外游客的旅游胜地,南非的投入也不吃亏,甚至能够获得更好的效益。
有意思的是,这条防浪堤,反而让福尔斯湾变成了优良港湾。
可以说,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早在30年代末,即第二次马岛战争结束后不久,共和国海军为了进军南大西洋,看中了福尔斯湾,共和国当局也与南非政府接触过,希望租借福尔斯湾。为此,共和国当局不但给出了不菲的租金,还提出了其他优惠条件,比如以退税的方式鼓励游客前往南非,并且开设专门的直达高速旅游航班(从广州到比勒陀利亚的直线飞行距离高达16000千米,而实际飞行距离在20000千米以上,如果使用普通的电动客机,飞行时间在24小时以上,还得在中途停留2次以上,如果使用飞行速度超过6马赫的最新式高速客机,飞行时间能够控制在4个小时以内,不需要中途停留。可以说,共和国的公民不愿意去南非旅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花在路途上的时间太多。比如旅游时间总共10日,光是花在往返路途上的时间就多达3天,从而使旅游价值大打折扣。如果能够将花在路途上的时间缩短到1日,等于将实际旅游时间提高了三成,自然会大受欢迎)。可以说,共和国开出的条件并不低,如果能够吸引到共和国游客的主意,南非旅游业每年将增收数千亿元,多创造上百万个就业岗位,南非当局也能获得数百亿元的财政收入。问题是,南非当局没有把福尔斯湾租借给共和国,理由很简单,这要冒很大的政治与外交风险。到了40年代初,特别是2041年的中东战争之后,南非当局就不再跟共和国秘密接触,甚至不提租借福尔斯湾的事情。
当然,与福尔斯湾有关的问题到此并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