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进军夏威夷(第3 / 4页)
很明显,如此一来,就算把第三主力舰队顶上去,共和国海军也没有兵力优势。
原因很简单,美国海军的第二代主力舰,即标准排水量同样超过10万吨,而且完全按照共和国海军的发展思路、即没有配备除大口径电磁炮以外的远程打击武器、也没有配备舰队区域防空系统的“长岛”级主力舰已经问世,在6月底就有8艘加入战斗序列,预计将在7月初到达太平洋。
与之相比,航空舰队也是面貌一新。
所谓的航空舰队,实际上就是之前的第三航空舰队。因为在诺福克海战后,海军决定为每个战区配备一支航空舰队,所以对舰队的名称做了调整,这里的航空舰队,全称应该是“太平洋战区航空舰队”。
与之前相比,航空舰队的最大区别就是用3艘“重庆”级替换了2艘“上海”级,使得舰队里的航母数量由4艘增加到5艘,舰载战斗机的数量则增加到了600架,即整整一个战术航空队,而舰载战斗机的出动率更是提高了100%,做到在一个作战批次中最多能够出动450架战斗机!
当然,新补充的3艘“重庆”级航母,都是在大战期间建造的。
大战爆发前,受《斯德哥尔摩协议》限制,共和国海军没有建造更多的航母,只是在主力舰的制海能力得到证明之前,并没放弃新式航母的开发与设计工作。大战爆发后,共和国海军就以最快的速度下达了2个批次、总计18艘的航母订单。当然,这样的订单肯定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在雅浦海战之前,第一批订单的6艘“重庆”级均已开建,只是受模块产能限制,建造进度都不够理想。主力舰的制海作战能力得到证明后,海军做出了优先确保主力舰建造工作的战略决定,航母的建造工作被放在了次要位置上(到2059年底甚至比不上巡洋舰与驱逐舰)。当时,正好有2艘在马里亚纳海战中遭到重创的“重庆”级航母需要进行大修,所以海军当机立断,将两艘还在船台上施工的“重庆”级航母拆除,用零部件来维修受创的航母,建造进度最慢的一艘则完全拆解,所有模块都留着备用,只有建造进度最快的3艘,也就是即将完成船台建造的3艘才被保留了下来,并且在2060年初完工,随即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在此之前,已经对“汉”级主力舰做过简单介绍,即这种在大战期间设计,完全按照战时标准建造的主力舰不大将排水量提高到了10万吨以上,还采用了全新研制的大口径电磁炮,并且增设了更加先进的防御系统与更加厚重的装甲,使得战斗力与生存力都有了本质性的提高。用战后的评价来说,与“秦”级相比,“汉”级在标准排水量增加不60%的情况下,综合作战能力提高了1倍多,若按作战效率计算,“汉”级不但是大战期间数一数二的主力舰,还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战舰。在众多性能提升中,最显著、也是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持续作战能力。由此可见,共和国海军对“秦”级的作战能力基本满意,唯一需要改进的就是增加弹药携带量,提高持续作战能力,让主力舰摆脱“制海舰”的身份,成为具有全面作战能力的“海上控制舰”。
“汉”级主力舰是一大亮点,舰队里的巡洋舰与驱逐舰也是亮点。
被命名为“兴凯湖”级(用来纪念共和国收回兴凯湖)、在大战期间设计与建造的新一代防空巡洋舰除了增强舰队区域防空能力,增添巡洋舰版的“梅杜沙”系统(主要是巡洋舰的电力供应能力远远比不上主力舰,也就只能采用输出功率小得多的主激光器,从而使得拦截能力大打折扣,只能通过优化火力控制程序来提高拦截效率)之外,最大的变数就是配备了专门为大型战舰开发的新一代450千克级电磁炮。
可以说,这种新式电磁炮还差点让包括“兴凯湖”级在内的好几种大型战舰成为泡影。
从战术需求上讲,450千克级电磁炮几乎能够应付几乎所有作战行动,如果能够提高射程、配备新式弹药,甚至能够用来对付大型海面战舰。在之前的海战中,用来发射“侦察炮弹”就足以证明450千克级电磁炮的改进潜力与作战能力。受此影响,共和国海军将新式电磁炮的开发重点放在了900千克级上。直到大战爆发前不久,一条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情报才让共和国海军决定开发新一代450千克级电磁炮,而这份情报的主要内容就是,美国海军很有可能在大战初期开发出射程超过1500千米的1000磅级电磁炮(事实证明,美国海军的2000磅级电磁炮的射程也就这个样)。在雅浦海战之前,共和国海军在新一代450千克级电磁炮的开发工作上非常卖力。随着雅浦海战打响,证明美国海军的1000磅级电磁炮的有最大程仍然在800千米以内,共和国海军顿时对开发新一代450千克级电磁炮失去兴趣,而各种在大战爆发后才进行详细设计的大型战舰也就因此受到影响。按照当时的情况,如果没有新一代450千克级电磁炮,哪怕需要配备“梅杜沙”系统,也只需要在原有的巡洋舰与驱逐舰上配备更加紧凑、也就是输出功率更大的动力系统,完全没有必要按照新的标准建造新的战舰。因为改装与按照原设计建造战舰,不但更加省钱,还更加省时,即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舰队的战斗力,所以对海军有着更大的吸引力。万幸的是,“汉”级的开发与设计工作对新一代450千克级电磁炮的开发与设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诺福克海战终于让海军相信,在必要的情况下,射程更远的450千克级电磁炮能够对海战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第一主力舰队里的护航战舰能够投入战斗,即用450千克级电磁炮轰击美军第三舰队,就能收获更大的战果,让美国海军无法在斐济群岛攻防战中出动那么多战舰,甚至能够削弱美军第五舰队的实力)。在得到海军的追加拨款之后,新一代450千克级电磁炮的开发工作在2060年4月底完成,并且赶在5月底交付第一批60门,从而让第三主力舰队的护航战舰顺利服役。
与战前建造的3艘“重庆”级相比,这3艘“重庆”级的变动并不大,主要就是换上了性能更加先进的中央计算机(只有1艘完全按照舰队旗舰的标准建造,另外2所都在舾装过程中省去了旗舰模块,只保留了增添旗舰模块的接口),使用强度更高的飞行甲板,以及更加合理的弹药输送通道。
这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毕竟在大战中,优先保证的是产量。再说了,“重庆”级的性能不算落后,而且在第二批建造的时候,其主要缺点还没有暴露出来,加上为“秦”级开发的“梅杜沙”系统还没有得到实战检验,所以海军在这3艘“重庆”级的设计与建造上非常保守。
事实也证明,共和国海军这么做并没错。
作为航空舰队,首要用途就是作为战术航空队的海上活动平台,即躲在主力舰队的身后,用搭载的战斗机为主力舰队提供防空掩护。一般情况下,除了敌人会首先攻击冲锋陷阵的主力舰队之外,航空舰队还不会轻易进入敌人空中力量的打击范围,特别是战术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也就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航空舰队的安全。
看得出来,正是航空舰队的作战能力得到提高,共和国海军才将3支主力舰队编在一起,一同杀向瓦胡岛。如果航空舰队的最大出动能力仍然是300架,为了给主力舰队提供足够的空中掩护,共和国海军最多只会派出2支主力舰队。
同样采用了新一代450千克级电磁炮的还有被称为“长白山”级的多用途驱逐舰。与“兴凯湖”级巡洋舰相比,“长白山”级多用途驱逐舰的最大区别就是只有2门主炮、没有“梅杜沙”系统,而且拥有更加完善与强大的反潜系统。
正是因为“长白山”级拥有非常出色的反潜能力(综合反潜能力甚至超过了上一代反潜驱逐舰),所以共和国海军没有为第三主力舰队配备反潜驱逐舰,而是将多用途驱逐舰的数量增加到了16艘,并且为舰队提供了更多的攻击潜艇(具体数量根据作战情况决定,一般为4到8艘)。
也就是说,在第三主力舰队里面,还有好几艘具有反潜作战能力的大型攻击潜艇。
单从制海作战能力来看,第三主力舰队相当于第一主力舰队与第二主力舰队总和的两倍,其中主要因素就是24艘护航战舰上的56门450千克级电磁炮能够在海战中成为非常有效的辅助打击手段。从舰队防空能力上看,第三主力舰队的拦截能力相当于第一主力舰队与第二主力舰队的总和,主要就是8艘巡洋舰上的“梅杜沙”系统能够为主力舰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护。即便在反潜方面,第三主力舰队也不会比第一主力舰队或者第二主力舰队差,因为第三主力舰队更加重要,所以还应该稍微强一点。
毫无疑问,这支刚刚成军的舰队绝对是主力中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