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七十章 太平洋的枷锁

第七十章 太平洋的枷锁(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保守估计,到4月底,美军至少会在罗塔岛、提尼安岛与塞班岛上部署至少2个陆战师的兵力(其中1个陆战师直接从关岛调遣),使整个马里亚纳群岛的地面部队增加到4个陆战师。更重要的是,在过去40多年间,美军在关岛上的填海造陆工程搞得不明不白,特别是工程量到底有多少土石方,恐怕谁也说不清楚,所以美军有没有在其他岛屿、特别是常住居民较少的罗塔岛与提尼安岛上秘密修建地下军事基地,也就没人能够说清楚。出于保守考虑,恐怕共和国军队更应该多做打算。

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相关档案,到2057年初,关岛上总共拥有7处军事基地,即阿普拉军港(美国海军西太平洋司令部所在地)、安德森空军基地(美国空军在西太平洋上最大的综合性军事基地,也是该地区唯一能够支持战略轰炸机的空军基地,只是到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空军没有向该基地部署战略轰炸机)、乌皮陆战队基地(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驻扎营地,平时驻扎1个陆战旅,战时最多可以驻扎3个陆战师)、法法洛综合燃料基地(为美军共用,平时主要由空军负责看管,也主要用来储备空军战术航空兵所需的航空燃料,和平时期的储备量在400万到550万加仑之间,战时最多能够储存1100万加仑)、巴里加达军事物资仓库(为美军共用,主要用来存放各类非爆炸性消耗物资,比如军用口粮、药品、被服、帐篷等等)、北蒂帕劳海军训练场(名义上归海军所有,实际上主要供陆战队使用,即陆战队步兵的训练靶场)与阿加尼亚军事医疗救助中心(美军在西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医疗中心,拥有完备的医疗设施,常驻医疗人员近千人,和平时期能够容纳大约2000名伤员,战时则能接收上万名伤员),除此之外,美军还在邻近的岛屿上拥有10多初军事设施,比如位于提尼安岛的海军航空站(与陆战队共用)、位于阿纳塔汉岛的空军靶场(即空军投弹训练场)、位于阿格里汉岛的海军靶场(专门供海军舰炮与陆战队炮兵使用的靶场)、位于亚松森岛的海军情报中心(一座只驻扎了一支情报分队的监听站,主要任务就是搜集西太平洋地区的无线电信息)、位于萨里甘岛的蛙人训练中心(专门为陆战队“海豹”特种部队设置的特种兵训练基地)。在如此众多的军事基地中,最神秘的肯定是位于罗塔岛上的弹药库、以及位于关岛西南部马乌塔克的潜艇洞库。前者是美军在该地区最大的综合弹药库,据称可以容纳近1500万吨各类弹药。更重要的是,这座弹药库在地表150米以下,而且有两条海底隧道直通关岛与提尼安岛。按照外界的说法,为了修建这座基地、以及两条海底隧道,美军定制了5太世界上最大的自动挖掘机,花了5年时间才建成,而最大的好处就是为填海工程提供了数以亿计的土石方。只不过,与后者比起来,这点工程量就算不了什么了。

从地质构造上讲,马里亚纳群岛中,包括关岛在内的几座大型岛屿都是火山岛。也就是说,关岛实际上是一座火山口,而其西南的兰兰山就是全岛最高点。万幸的是,关岛下面的火山早在几万年前就停止喷发了,岩浆早已冷却,成为了坚硬的花岗岩,而且形成了熔岩区。正是如此,美军才决定在西南的马乌塔克修建潜艇洞库。最初的时候,美国海军打算在这里秘密部署1到2艘战略潜艇,以加强对共和国的战略威胁。随着关岛上的军事基地越来越多,考虑到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太大,让战略潜艇进驻关岛,只能使关岛上的其他军事基地受到更大的威胁,所以美国海军退而求其次,将这座潜艇洞库打造成了西太平洋上最大的潜艇基地,而且全部用来支持攻击潜艇。按照外界猜测,马乌塔克至少能够为12艘攻击潜艇服务,必要的时候甚至能够支持20艘以上的攻击潜艇作战。当然,要想达到这个能力,工程量肯定非常惊人。从美军在关岛上的造陆量可以大致估算出,马乌塔克的工程开挖量应该在5亿到10亿方之间,工期很有可能在10年以上,总投入不会低于500亿美元,绝对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耗资最大的军事基地。

也有人认为,马乌塔克的工程量没有这么大,因为美军肯定会参考日本战争期间,日军在冲绳岛上的防御作战,在关岛上修建完善的地下坑道体系。即便不考虑建设庞大的地下军事基地网络,仅以地下坑道将关岛上的所有基地联系起来,工程量也在5亿方以上,所以马乌塔克的工程量肯定在5亿方以下。

不管怎么说,这座潜艇洞库肯定非常庞大,而且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独立运行。

肯定有人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关岛与其他岛屿上,均没有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即为军事基地提供电能的发电站。实际上,关岛上一直就有一座电站,而且还在2020年之前搞了潮汐发电试验。问题是,如此众多的军事基地,对电能的需求肯定非常惊人。如果算上部署在各基地的防御系统,对电能的需求就更加惊人了。同样得承认,发电站肯定会成为敌人的首要打击目标。因此可以大致断定,美军在岛上部署了不少的移动式供电系统或者小型供电系统。

按照美国官方档案的相关记录,从2016年到2057年的41年间,美国联邦政府花在关岛军事基地建设上的费用高达4800亿美元。毋庸置疑,这是一笔惊人的投入。要知道,在这41年间,美国联邦政府的所有军事基地建设投入还不到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当局将一成多的军事基地建设费用用在了一个地方。别忘了,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海外军事基地最多的国家,关岛只不过是300多处海外军事基地中的一处而已。即便以重要程度划分,关岛也只是美国当局确定的24处a类军事基地中的一处。从比例上看,美国当局投在关岛的建设费用确实高得吓人。

当然,如此巨大的投入,回报也同样惊人。

别的不说,在众多美军海外军事基地中,关岛的“造陆”量最大。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毕竟关岛不是美国领土,而是联合国委托给美国管理的非主权地区,因此美国不能像在国内那样,征用当地居民的土地。换句话说,如果当地居民不肯把私人土地出售或者出租给美国用来建军事基地,美军就只能用填海的方式造出一块陆地来。可以说,这也是关岛军事基地建设费用惊人的主要原因。别忘了,距离关岛最近的美国领土在7000千米之外,即便是距离最近的、不缺土壤的大型岛屿也在3000千米之外(关岛与菲律宾群岛的直线距离只有3000千米),因此美军要在关岛填海造陆,就得从数千千米外运来土壤,而且所有必须原材料与设备,比如用来加强堤防的钢筋与混凝土、工程用车辆等等都得从几千千米之外运过来,光是运输费用就高得吓人。

按照美国联邦政府提交给国会的预算支出报表,在关岛造出1平方千米土地的价格大约是2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本土 的4倍。前面已经提到,在这41年间,美军在关岛填出了近60平方千米的土地,算上通货膨胀等因素,光是这笔化肥就接近2500亿美元,占美国军事基地建设投资的六成。

巨额投资的好处也很明显,除不了需要向当地居民购买土地、以及相关的烦琐法律程序之外,填出来的土地还是美国联邦政府的财产,从法律上讲,美军拥有永久性使用权,不存在续约问题。要知道,海外军事基地的“租期续约”一直是美国联邦政府与美军面临的大难题。根据非官方统计,在21世纪的前50年间,美国联邦政府在海外军事基地续约的司法程序上花掉的费用就高达500亿美元,并且为此雇佣了上万名联邦政府人员,并且对美国的国际声誉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关岛的容纳能力,即岛上的驻军数量。

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在2057年中期公布的国防蓝皮书,战争爆发前,关岛上的美军人数不会超过3万,其中海军官兵12000余人、空军官兵8000余人、陆战队官兵5000余人,另外还有4000多名非战斗人员(其中不少是穿军装的情报人员)。战争爆发后,美军至少组织了2次大规模空运,向岛上增派了2个旅的陆战队官兵(这2个旅的装备全都存放在乌皮陆战队基地里面)。参战后,美军按照应急机制,向岛上增派了2个陆战师,而且这2个师的兵力与主战装备均在3月底之前到达。美国海军也在此之前向关岛增派了数艘攻击潜艇,以及数十架远程海上巡逻机(全都部署在提尼安岛的海军航空站),美国空军则按照计划,向岛上增派了1个联队的战术战斗机(72架重型制空战斗机)。因为关岛基地群基本上与美国陆军没有关系,所以美国陆军没有向关岛增兵。保守估计,到4月初的时候,部署在关岛上的美军人数已经超过9万,其中包括6万陆战队官兵,以关岛为基地的作战飞机超过300架,其中包括近200架重型战斗机。

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在短短几个月内,美军就把关岛变成了军事要塞。

更重要的是,按照军情局的估计,马里亚纳群岛军事基地群的实际容纳能力肯定在20万以上,仅关岛就能容纳9万美军(包括3个陆战师的6万多名官兵)。也就是说,只要美军愿意,还可以向马里亚纳群岛增兵,增强关岛北面的其他主要岛屿,比如塞班岛与提尼安岛的防御,使整个马里亚纳群岛变成铜墙铁壁。如此一来,共和国军队要攻打的就不仅仅是关岛,而是整个马里亚纳群岛。别的不说,美军陆战队拥有射程达到数百千米的电磁炮,因此塞班岛上的陆战队炮兵就能打击关岛上的军事目标,如果共和国军队不控制塞班岛,那么占领关岛就没有任何军事价值。

事实上,马尔代夫海战之后,美军就在增强罗塔岛、提尼安岛与塞班岛的防御。

“随心所欲”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让美军可以更加灵活的部署军事设施。

众所周知,《伦敦条约》对各国的核力量进行了严格限制,严厉的附加条款还对核力量的部署做了限制,其中就明确规定,核武器、以及核武器的投送工具只能部署在本土,而不能部署在海外基地。虽然这一限制的初衷是首先销毁战术核武器,防止有核国家在并未威胁到本国生存的局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主要针对拥有众多海外军事基地的超级大国。这也很容易理解,除了共和国与美国之外,《伦敦条约》的其他缔约国的海外军事基地都非常有限,基本上不具备部署核武器的条件,而且其他缔约国也不大可能在局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

《伦敦条约》之后,还有对常规武器做出限制的《斯德哥尔摩协议》,而该协议中也对常规武器的部署与使用做了相关规定,即各缔约国部署在本土以外的常规军事力量,最多为部署在本土的常规军事力量的60%到100%(具体限制还与军兵种有关,比如陆军的上限就为60%,而海军高达100%)。因为共和国与美国都超过了上限(在协议签署之前,共和国部署在境外的地面部队占陆军总兵力的60%、即相当于本土的150%,而美国部署在境外的海军舰队更是占到了总兵力的70%),所以在对“本土”做定义的时候,其他缔约国做出了妥协与让步,即拥有全部管辖权与所有权的土地,都是“本土”。如此一来,美国在关岛填海造出来的陆地,也就成了美国的“本土”(同样的道理,共和国在冲绳岛与尼科巴岛填出来的土地也成了共和国的“本土”)。

由此可见,填海并不是烧钱的蠢办法。

虽然从安全角度考虑,美国没有在关岛部署核武器,就连战术核武器也没有(这一点在战后得到证实,当时美国的战略核武器全都在本土,而部署在北美大陆之外的,只有珍珠港的几件战术核武器),但是作为“本土”,可以不受限制的在关岛部署常规军事力量,从而将关岛打造成美军在西太平洋上最坚固的军事堡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