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八十章 战争计划

第八十章 战争计划(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这方面,美国也不落后。一个月后,美国就集中进行了773次军事航天发射,向外层空间发射了近3500件航天器,而且绝大部分也是由五角大楼策划的一次外层空间作战演习的额定发射任务。

可以说,正是如此,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共和国与美国在比赛烧钱的速度。

虽然在21世纪50年代,随着电能价格降到近乎零的地步,即便用氢氧发动机,航天发射的成本也降了下来,大约相当于21世纪初航空运输成本的10倍左右。如果使用基于催化金属氢的新型燃料,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前提条件是,能够大批量生产专门用于航天发射的催化金属氢)。但是如此巨大的发射量,仍然能够压垮任何一个国家。比如在2052年的时候,共和国用在军事航天发射上的费用就占到了国防预算的11%,相当于当年天军军费的36%。因为美国在催化金属氢燃料的研制上比较落后,其运载火箭与航天飞机主要使用高性能氢氧发动机,所以美国用在军事航天发射上的费用还要高一些,在国防预算中占的比重大概在15%左右,即相当于天军军费的55%。

由此可见,天军绝对是最烧钱的部队。

如此巨大的投入,带来的自然是巨大的回报。

因为计算机模拟分析必须建立在实际数据之上,而实际数据只能通过实验、测试等方式获得,所以在2052年初,西方新闻媒体就根据共和国在之前3个月内频繁的航天发射活动预测,共和国正在为建立与天军有关的数据库做准备,并且会利用计算机对天军的作战方式与作战应用进行模拟分析,以求建立起完善的天军战术体系。

这个分析并没错,不管怎么说,任何军事力量要想发挥作用,都需要战术体系。

如同马汉的《海权论》、杜黑的《制空权》让全世界认识到了海军与空军的重要性,天军要想成为“第一军”,就得拥有一套类似的理论。当然,提出理论不是什么难事,前面提到过,早在2030年就出现过天军作战理论。问题是,任何成熟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大量实践之上的,如果没有由海军支撑起来的日不落帝国、如果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探索,也就不会有《海权论》与《制空权》。天军的尴尬之处就在这里,即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场战争能够证明天军的重要性。

正是如此,从一开始,共和国与美国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高科技上。

不管怎么说,只要有足够多的实际数据,凭借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就能模拟出一场规模宏大的战斗,甚至能够模拟一场世界大战。虽然模拟出来的,总会存在偏差,但是战争本身就是由各种不确定因素组成的,谁也无法准确预测战争,所以只要模拟计算所依靠的数据足够准确,模拟出来的结果就足够接近现实。

为此,共和国与美国都不惜血本,把航天发射当成过年时放二踢脚一样。

根据共和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仅在2052年,共和国就进行了4318次航天发射,相当于平均每天发射11.8次。除掉完全为民用市场服务的1542次与以民用为主的648次发射之外,仍然有2128次完全为军队服务,相当于每天进行5.8次军事航天发射。如此高的发射频率,绝对是个奇迹。问题是,这个纪录很快就被打破了。到2053年,共和国进行了2784次军事航天发射,美国则首次超越共和国,进行了2831次军事航天发射。虽然2054年的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但是在前11个月,共和国就进行了3218次军事航天发射,美国则进行了3165次军事航天发射,铁定会再次刷新纪录。

因为在不考虑海拔高度的情况下,航天发射场的理想位置应该在赤道上(这也是法国至今不肯放弃圭亚那的原因,因为位于圭亚那的库鲁航天发射中心是全球最接近赤道的,而且基础设备最完善的航天发射中心),而共和国与美国都是北半球国家,加上军事航天发射都有保密需求,所以在2040年左右,共和国与美国都耗费巨资建造了好几座专门用来进行航天发射的海上活动基地,并且将其长期置于某一理想海域。比如共和国的“倚天”站(共和国的所有海上航天发射基地都以史上有名的宝剑宝刀命名)就长期以斯里兰卡的加勒为基地(加勒为与北纬6度左右,而且有相对完善的港口),能够在接到命令之后的24小时之内到达发射海域,并且做好发射准备,然后再用相当的时间返回加勒,整个发射过程不会超过48小时。

与如此频繁的军事航天发射相比,空间设施的建设速度就慢得多了。

这足以证明,共和国与美国的绝大部分军事发射都与战略防御系统无关,即以单纯的军事实验为主。比如在2053年1月份,共和国就在短短22天之内,连续进行了764次军事航天发射,在1月21日那天,就用部署在南海的“青釭”站与部署在印度洋的“倚天”站发射了64枚运载火箭与12架航天飞机,而在此期间,共和国向外层空间发射了3200余件航天器,其中仅有38件与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维护工作有关,其他均是在当月举行的一次外层空间模拟作战演练的发射项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