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空天战机(第1 / 3页)
2047年,裴承毅再度出任国防部长,并且兼任安全副总理,天军与空军合并的事情再次提上议程。虽然新的总参谋长并不支持天军与空军合并,但是在2047财年度的国防预算中为两军合并提供了大约20亿元的启动资金。按照国防部在2048年公布的“国防蓝皮书”中提到的军事发展规划,最快2052年、最迟2057年,天军与空军的合并工作就将启动,然后花5年时间处理合并后的事情。
因为裴承毅很有可能在2052年离开国务院,所以外界普遍认为,天军与空军的合并工作将在2052年启动,并且在2057年之间全部完成。
两军要想合并,除了高层的政治意愿外,还必须具备另外一个条件,即天军能否取代空军,成为主要打击力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两军合并就是在倒退,不但不能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还会严重削弱军队的打击能力。可以说,共和国当局在2047年才将两军合并放上日程安排,就是因为到这个时候才出现了由天军取代空军的端倪。
天军要想“吞并”空军,关键就是空天战机。
单纯为了打击地面目标,21世纪20年代末的技术水平就能造出实用型的空天战机。再往前追溯,在2010年的时候,美国就测试了世界上第一种“空天飞行器”,即x-37实验飞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空天战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第四十章 空天战机
空军走向没落,最大的“功臣”就是天军。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天军取代空军只是迟早的事情。如果以“维度”来划分,空军与天军并无本质区别。正是如此,在一些国家,天军只是空军下的一个独立兵种。虽然共和国与美国均在20年代末让天军成为独立军种,通过独立预算来加快天军的建设速度,但是到了40年代末,随着空天技术愈发成熟,共和国与美国的高级将领都在考虑一个问题,既有没有必要设立2个以打击为重的军种,即是否将空军与天军合并,以缩减军队规模,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在走回头路。
客观的讲,天军与空军肯定会走到一起,前提条件是空军逐步走向消亡。可以说,当初让天军独立成军,首要目的就是加快建设步伐。随着与天军能否成为具有实战价值的军事打击力量的大量高端技术由理论变成现实、从实验室走向测试场,首要目的已经达到。要想让天军成为货真价实的头号打击部队,就得让天军具有实战价值,也就是具备能够为国家实力承受的“效费比”。如此一来,就得下大力起整合军事力量,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在此背景下,天军与空军合并自然是大势所趋。
问题是,作为战争机器,空天战机不仅仅是运载与投送弹药的平台。
更加要命的是,在21世纪前30年,与空天战机相对应的,即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并且早就具备了实战能力。虽然空天战机不是弹道导弹,也算不上是完全的外层空间飞行器,但是在国家战略防御系统面前,空天战机的生存能力不见得比弹道导弹高多少。别说在30年代兴起的各种能量武器,即便在一些射高达到500千米,能够对付低轨道目标的反导导弹面前,空天战机的生存能力都非常有限。
除此之外,空天战斗机还得承担夺取“战场制高点”的任务。
如同当初天军从独立兵种成为独立军种一样,与空军合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早在2042年,也就是裴承毅出任国防部长后不久,国防部就制订了一份整合国家军事力量的报告,其中明确提到,将天军与空军合并之后,在不降低综合战斗力的前提下,能够通过削减文职人员与部分非战斗人员,把人员数量减少两成左右,每年为国家节约数百亿元的人员津贴与数百亿元的军人福利。因为共和国的社会劳动力非常紧张,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所以该计划很快就引起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刚刚获得连任的顾卫民还让裴承毅在此报告的基础上对裁减军事人员的社会安置工作做好规划。可惜的是,时任总参谋长的林啸雷担心因此耽搁了海军建设,坚决不同意让空军与天军合并,而且提出了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问题,两支各有几十万人员的大军不是说合并就能合并,在各种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的情况下,这样的问题最好提都别提,因为会严重影响军心士气。
事实上,裴承毅也不指望能够在2042年启动天军与空军的合并工作。
林啸雷提出的问题非常现实,即便在历次军事改革中,被裁减的军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基本上都在社会上找到了立足之地,部分人还成为了某些行业的顶梁柱,但是对于注定要被裁退的数万军人来说,不管政府能够提供多好的安置,也无法完全解决问题,至少不可能通过安置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正是如此,接下来几年间,国防部为两军合并做了很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