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利益之争(第1 / 3页)
不管怎么说,《货币互换协议》是共和国最重要的对外协议之一。
到2035年,所有与共和国结盟、或者希望与共和国结盟的国家,都得像签署《友好互助条约》那样,与共和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更重要的是,《货币互换协议》也是双边协议,而不是集团性协议,所以该协议也被人称为是金融领域的《友好互助条约》。用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的话来说,该协议从根本上确定了共和国在同盟集团内部的贸易与金融霸权,为巩固以共和国为中心的军事、政治、经济、贸易同盟打下了基础。
作为最早与共和国签署该协议的国家之一,伊朗的地位非常特殊。
《中伊货币互换协议》的有效期只有20年,也技术在2044年6月底到期。只是按照双方相关协议,在协议到期前1年,如果双方均没有提出终止或者修改要求,协议就将自动延长5年。因为在2043年6月底之前,伊朗当局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所以该协议的有效期已经自动延长到了2049年6月30日。也就是说,内贾德在2044年7月初宣布单方面终止该协议,是一种违约行为。
毫无疑问,内贾德的这一举措,让共和国当局非常意外,甚至措不及防。
第八章 利益之争
虽然没人否认,伊朗的首要国家利益就是与共和国结盟,但是落到具体问题上,情况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赶走哈什之后,内贾德为了争取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开始推行一系列强硬政策。
2043年7月初,内贾德做了一件非常过火的事情:单方面终止在2024年6月份与共和国签署的《中伊货币互换协议》,放弃了里亚尔紧盯人民币的货币政策。可以说,如果不是中东战争刚刚结束,以及伊朗之前是共和国的准盟国,仅此一项举措,就足以让共和国当局做出兵戎相见的决定了。
《中伊货币互换协议》属于《货币互换协议》的一部分。早在2020年之前,也就是共和国全力推广人民币、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多个国家签署了以人民币为贸易结算货币的时候,就有一些拥有远见卓识的金融学家提出,共和国当局在大力推广人民币的时候,应该与主要贸易往来国签署货币协议,组建一个以人民币为核心的结算体系,从根本上确保共和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因为当时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大萧条时代,所以该建议很快就得到了国家高层的重视。随着王元庆在2022年回到中央,并且以国家副元首的身份主持中央日常工作。2022年底,共和国就与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等多个周边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
果可想而知,数日之内,里亚尔对人民币的汇率由之前的7.4左右狂跌到10.2,并且很有可能跌穿20。因为伊朗是共和国的净贸易出口国,所以里亚尔飞速贬值,让伊朗商品在共和国市场上获得了额外的,也是不正当的竞争力。虽然里亚尔贬值对共和国企业的影响不是很大,伊朗出口到共和国的主要是天然气、石油化工产品、手工纺织品、食品调料、天然着色剂等共和国企业不生产或者不出产的产品,但是对共和国的其他贸易伙伴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灾难。拿天然气来说,伊拉克就因为第纳尔必须盯紧人民币、而主要竞争对手的货币可以任意编制而损失了数十亿元的贸易收入。正是如此,在伊朗总统宣布终止《货币互换协议》之后不到24小时,伊拉克、巴基斯坦、叙利亚、缅甸、老挝、越南、朝鲜、印度等数十个与共和国签署了该协议的国家就发出了抗议,甚至有几个国家宣称,如果共和国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将采取同样的行动,或者暂时终止履行该协议。
虽然《货币互换协议》是一个模式下的双边协议,但是每份双边协议都是以共和国为核心,所以数十份双边协议构成了一个以共和国为核心的贸易金融体系,该体系中的任何一个成员破坏了游戏规则,都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毫无疑问,内贾德在玩火。
受大萧条影响,《货币互换协议》从一开始就是一份为贸易服务的金融协议,在协议的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其他国家的货币与人民币保持规定汇率。虽然仅从金融角度看,这一协议极大的损害了共和国的利益,因为这让那些拥有较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可以向共和国倾销商品,但是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而且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就能发现,这是一份对共和国与其他缔约国都有好处的协议。
对其他缔约国来说,好处显而易见,那就是利用固定汇率增大对共和国的出口,依靠出口来消耗国内剩余物资,盘活国内消费品市场,度过大萧条时期。对共和国来说,好处不那么明显,却更加实在。
把目光放长远一点的话,该协议至少有五个好处。一是从根本上确定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为挑战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奠定了基础。二是为建立以共和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提供了帮助,并且简化了贸易结算的复杂程度。三是为共和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活力,帮助共和国向境外转移低端产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四是在以共和国为核心的国际同盟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金融手段成为了同盟关系中的重要环节。五是在大萧条后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中,让共和国拥有了最大的发言权,从而为重建国际贸易规则打下了基础。
即便把目光放近一点,该协议也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为大萧条期间由共和国主导的多场对外战争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虽然这种保障本身并不可靠,因为共和国与当年的美国一样,也是以举债消费的方式,通过向其他国家输出人民币换取物资,然后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抵消欠债,但是这为共和国解决战争经费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为共和国度过大萧条时期提供了帮助。
根据没有得到证实的传闻,共和国在印度战争的开支中,大约有15万亿元是以金融手段掠夺其他国家获取的。甚至有人认为,大萧条的余波持续到2037年才完全过去,与共和国在印度战争后的掠夺性金融与财政政策有很大关系,比如在2035年到2037年间,人民币对外贬值幅度高达32%,直接导致其他国家持有的外汇缩水近10万亿元。又比如到2037年的时候,共和国国债高达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74%,仅在前2年间,其他国家争持的共和国国债就接近5万亿元。这两项加起来,刚好是15万亿元。当这些债务需要由所有与共和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承担的时候,国际贸易自然会受到影响,大萧条的影响也就不会迅速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