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无法指望(第1 / 3页)
不管共和国当局在库尔德人问题上表现得多么积极主动,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共和国与美国在中东角力,重点不是维护2000万库尔德人的人权,而是如何解决数百万犹太人与数千万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中东问题迟早会以巴以战争的方式爆发出来,共和国要想在中东战争中取胜,就得彻底打垮以色列。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暂时还无法达到的目的,也是一个没有可能实现的目的。
战争爆发前,土耳其陆军的主力部队就部署在哈卡里省、以及哈卡里省西面的舍尔纳克省。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数十年来,土耳其陆军一直在精心构筑哈卡里省与舍尔纳克省的防线。在哈卡里省北面的凡省方向上,土耳其陆军的利用崎岖的地形、以及落后的交通基础条件制造宽度接近100千米的隔离区,让任何地面部队在发动进攻前,都得考虑极端条件对后勤保障造成的严峻考验。
从某种意义上讲,土耳其陆军的防御部署没有大的问题。
凡省与接壤的伊朗西阿塞拜疆省都位于扎格罗斯山脉北端,而扎格罗斯山脉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因此凡省与西阿塞拜疆省全境多山,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名副其实的西亚屋脊。在这种地形下作战,对任何地面部队来说都是灾难。伊朗战争期间,美军没有从土耳其杀入伊朗境内,取捷径攻打德黑兰,就是因为这边的地形过于复杂、基础设施极端落后,不利于大兵团作战。由此可见,西阿塞拜疆省的基础建设落后,多半也是伊朗当局有意为之。
从地理环境上看,土耳其的凡省与伊朗的西阿塞拜疆省的平均海拔高度基本相当,而土耳其的哈卡里省与舍尔纳克省的海拔高度要比伊拉克的代胡克省高得多。也就是说,土军从哈卡里省向代胡克省进攻时要容易得多。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之后,伊拉克就积贫积弱,根本不是土耳其的对手,土耳其也多次出兵进入伊拉克境内,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游击队,从而非常重视哈卡里省与舍尔纳克省的军事基础建设。
针对这些情况,裴承毅才把擅长山地作战的第一战斗单位派往伊朗。
第八十三章 无法指望
外交场上的战斗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战场上的战斗也即将开始。
6月30日凌晨,第一战斗单位的先头部队到达西阿塞拜疆首府乌鲁米耶。稍做停留之后,凌云霄就向负责接待的伊朗将军告辞,率领部队离开了这座美丽的湖畔之城,开赴紧挨边境线的进攻出发阵地。
一路上,凌云霄都忧心忡忡。
到达进攻出发阵地后,他首先派侦察兵执行渗透侦察任务,随即就让工程连沿着过来的路线返回乌鲁米耶,确定沿途需要重点修缮的路基。官兵开始为迎接主力部队做准备的时候,凌云霄联系了袁晨皓,要求尽快把陆航的支援部队派过来,不然第一战斗单位很难在基础条件极端糟糕的情况下发动进攻。
同样的道理,裴承毅把同样擅长在复杂环境下独立作战的第十战斗单位派往伊拉克北部地区,准备策应第一战斗单位。
作为前线指挥官,袁晨皓非常清楚裴承毅的战略意图。
虽然从一开始,裴承毅就明确了重点,中东战争的主战场不在扎格罗斯山区,特别是在战争初期,没有理由在北面投入太多的兵力,决定胜负的是戈兰高地方向上的战斗,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即南面战斗失利的时候,才会在北线大做文章。但是袁晨皓绝对不是个简单的军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与裴承毅非常相似,特别是担任南亚战区司令官之后,袁晨皓的很多表现都让人想起了当年的裴承毅。在袁晨皓众多引人瞩目的才华中,其超出普通军人应有的政治头脑最为重要。
事实上,裴承毅也非常清楚这一点,知道袁晨皓是一个有城府的将军。
换句话说,裴承毅看到的问题,袁晨皓也看得清清楚楚。
作为伊朗最落后的省份,西阿塞拜疆省的基础设施完全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从乌鲁米耶到进攻出发阵地的40多千米公路全是由碎石铺砌而成的,很多路段上甚至没有铺碎石,用泥土夯实的地基经受风吹雨淋之后,根本承受不起重型战车。虽然这种道路对履带式车辆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运送物资的重型卡车却是不折不扣的灾难。物资送不上来,第一战斗单位也别想有好的发挥。
一时之间,压力全部落到了袁晨皓的身上。
虽然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伊朗方面就提出西阿塞拜疆省的基础设施不完备,会对作战行动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当时没有考虑到陆航无法及时部署到位,所以裴承毅与袁晨皓都没有过分重视这个问题。在两人看来,因为伊朗西阿塞拜疆省又穷又落后,无法为进攻部队提供足够的支持,所以土军肯定会放松警惕,把主力放在面向伊拉克的哈卡里省,而不是面向伊朗的凡省,让第一战斗单位获得突击的机会。
事实上,两人的判断并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