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大家当(第2 / 3页)
也就是说,这只是一种过渡型航母。也正是如此,在与三家造船厂签署了第三批3艘航母的意向采购合同之后,海军要求重新设计,并且在承诺分批次采购12艘以替代其他所有航母的情况下,只承担40%的设计费用,另外60%的设计费用由3家造船厂分担。到裴承毅回到北京的时候,海军不但与三大造船厂谈妥了最后几个条件,还将这种正在设计的航母命名为“重庆”级。
虽然没有看到详细设计方案,但是裴承毅相信,这绝对是一种划时代的航母。
当然,因为连建造工作都没开始,所以“重庆”级还是水中月、雾中花,对现实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在大肆建造航母的情况下,海军并没大肆采购护航战舰。
用林啸雷的话来说,在和平时期,只需要保证最低限度的护航力量,即一支航母战斗群只需要1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与1艘攻击潜艇,没有必要配备太多的护航战舰。更重要的是在,在不执行军事任务的时候,甚至只需要为航母提供1艘巡洋舰与1艘驱逐舰,其他的战舰可以留在港口内,或者进行正常维修。总而言之,只要不打仗,少造一点护航战舰也没什么问题。
3艘第二批次的“北京”级航母的建造工作在2037年底中断,所有还没有动工建造的模块全部取消,海军司令部在2038年初下达了新的建造合同。虽然海军为单方面撕毁合同支付了15%的赔偿金,但是在海军承诺将建造第三批3艘航母之后,三大造船厂都答应免收赔偿金,并且积极配合海军。
正是如此,3艘第二批次的“北京”级航母在2038年底正式更名为“上海”级。
与“北京”级相比,“上海”级的舰体变化并不大(舰体是最先建造,也最不可能变动的部分),所以主要的尺寸与质量数据并没发生太大的变动,水线长度由312米增加到317米、标准排水量由95200吨提高到了103180吨,变化最大的,还是舰体内的部分,特别是动力部分。
“北京”级采用的2座可控聚变反应堆的额定输出功率在300兆瓦左右,除了为航母提供33节以上的航速(测试时跑出过37节的最大航速)之外,只能为近程能量武器系统提供能源。因为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不够高,所以很难为“北京”级配备作用距离更远的大功率能量武器系统。“上海”级仍然采用2台可控聚变反应堆,但是额定输出功率在1000兆瓦以上(单座反应堆的设计应急输出功率为750兆瓦);虽然受推进系统的限制(4套推进系统的总推进功率只有429000轴马力、约合320兆瓦),“上海”级的最大设计航速只有35节(测试时的最大航速不到40节),但是在能量系统有所保证的情况下,除了用8套能量拦截系统取代所有的动能拦截系统之外,还至少可以配备4套远程拦截系统,并且充当整支航母战斗群的能量供应中心,为编队里的其他战舰提供电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海军不惜降低建造进度,也要用上功率更大的动力系统,就是希望在航母上配备远程能量拦截系统,并且使航母成为整个战斗群的能源供应中心,从而让其他战舰具备安装大功率能量拦截系统的能力。
事实上,这么做的关键目的就是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虽然护航战舰的建造周期也不短,但是与航母比起来,那就是小儿科了。拿防空巡洋舰来说,1级巡洋舰的设计周期大概为12年,1艘巡洋舰的建造周期在3到4年左右,如果批量建造的话,则能控制在3年以内。驱逐舰的设计与建造周期在8年与3年左右,潜艇的设计与建造周期则在10年与4年左右。也就是说,在需要大规模扩充海军的战争、也就是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再进行动员,大批量建造护航战舰,也赶得上战争需要,不会对战争造成太大的影响。
更加重要的是,3艘“上海”级均在2040年初建成服役。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因为林啸雷已经知道中东局势不可能维持多久,所以早在去年就要求3支航母战斗群必须在今年年初形成战斗力。
当然,3艘“上海”级绝对算不上是尽善尽美的现代航母。
别的不说,作为一种排水量超过10万吨的超级航母,在配备了输出功率超过1000兆瓦的动力系统的情况下,最大航速竟然不到40节,绝对是一个败笔。要知道,就算把动力系统的功率降低一半,在采用双体、或者三体船型的基础上,不但能够把航母的可用甲板面积提高50%以上、让航母的生存能力提高一倍以上,还能使其最大航行速度超过50节。如果采用更加高效的船型,在1000兆瓦动力系统的带动下,甚至有望达到只有中小型战舰才能达到的、超过70节的最大航行速度。虽然在某些人看来,作为舰队核心的航母没有必要跑这么快,但是在现代战争中,舰队的速度肯定是越快越好。不说到达70节,在大中型护航战舰的速度普遍向50节看齐的情况下,航母的速度没有理由比50节慢。事实上,美国海军已经在考虑为航母提速了。
与速度一样,“上海”级的总体设计也饱受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