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三十三章 亮底牌

第三十三章 亮底牌(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问题是,此时的共和国与美国保持着战略均势,恐吓很难产生作用。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在中东地区拥有非常明显的战略优势,除了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头号军事强国之外,土耳其的军事实力不可低估,而作为中东地区第二大军事强国的埃及并不是美国的敌人,与共和国关系良好的叙利亚最多只是老三,而伊朗自身的问题都没得到解决,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显著。更重要的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拥有完整的军事基地网络,或者说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拥有足够的军事拒敌。与之相比,共和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就少得可怜了,甚至可以说没有军事基地,因为瓜达尔港就是共和国控制的距离中东地区最近的军事基地。如果考虑到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的差距,就算叙利亚与伊朗会向共和国提供军事基地,也很难加以利用。但是决定战略态势的不仅仅有现实情况,还有对未来的预期。因为以色列签署了《伦敦条约》,并且承诺不在任何情况下首先使用核武器,所以以色列的军事实力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土耳其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在自身发展潜力相当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在国防建设上有所作为。相对而言,不管是奋发自强的叙利亚、还是励精图治的伊朗、乃至正在争取独立的伊拉克,都有可能得到长足发展,军事实力也会出现突飞猛进般的提高。从长远来看,共和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实力只会增加,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实力只会减弱。综合这两点,共和国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均势已经形成,不可能出现古巴导弹危机那种一面倒的局面。

对双方来说,谈下去的意义并不明显。

问题是,现在不是单极世界。同时存在两个超级大国,意味着任何一个超级大国都不可能随心所欲的发动战争。就算共和国与美国当局都认为中东局势已经到了只有战争才能解决的地步,也必须为战争提供一个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理由。

这个时候,共和国主动提出邀请三个当事国加入谈判,就是在为战争找借口。

第三十三章 亮底牌

回到北京,裴承毅得到的第一条消息就是库尔德人问题第一轮秘密谈判已经结束了。

结果并不理想,双方花费了好几天的宝贵时间,连一项实质性协议都没达成。谈判期间,共和国的谈判代表按照计划提出了“大库尔德自治区”的设想,即在库尔德人的民族基础之上,在土耳其、伊朗与伊拉克交界地带成立一个跨越国界的库尔德人自治区,在不排斥国家主权的情况下,通过分国界治理的方式给予库尔德人最大限度的自治权。提出这个提议的时候,共和国的代表明确提到,在现有情况下,既要保证各国的利益、又要保证库尔德人的利益,这是唯一、而且有效的解决办法。美国代表并不赞同这一提议,并且认为共和国想借此机会制造一个库尔德人国家。谈判中,美国代表提到,因为中东局势已经非常混乱,再制造一个独立国家不但无助于解决中东问题,反而会使中东问题更加复杂,所以美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提议。

正是如此,谈判破裂,双方回到了起点。

准确的说,双方一直在起点原地踏步。

美国谈判代表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没有立即答应下来。

到此,共和国已经摆明态度,把美国逼到了死胡同里。对美国当局来说,不管是否愿意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任由局势发展下去,最后肯定会在共和国步步紧逼的情况下,毫无悬念的退出中东地区,让共和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而且这一天不会太远,最快数年、最长数十年。

了解到这些情况,裴承毅就知道,他对局势的估计太乐观了。

很明显,也许要不了3个月,中东战争就会爆发。对双方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在谈判桌上占便宜,而是尽快做好战争准备。

不管怎么说,针对库尔德人问题的秘密谈判破裂早就在双方的预料之中,所以并没引起双方当局太大关注。

在第一轮谈判结束前,双方讨论的最后一个问题不是有没有必要进行第二轮谈判,而是有没有必要继续以不公开的方式进行谈判。因为美国当局没有在库尔德人问题上做出实质性的让步、也没有提出任何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所以共和国的谈判代表提议让涉及到库尔德人问题的几个国家加入谈判,至少应该让三个主要当事国加入谈判。美国代表并没立即做出答复,只是答应在第二轮谈判准备阶段给予回答。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对于谈判结果,共和国与美国当局已经心照不宣了。

因为秘密谈判不涉及当事方,而且没有对谈判进度提出要求,所以压根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双方举行秘密谈判,只是为了在事情扩大之前互换信息,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好准备。说简单点,不管是共和国还是美国,都不想为了中东地区在战场上见真章,或者说都想从心理上打压对手,以最小的代价迫使对方让步,不想把事情闹大;如此一来,双方不但要有所克制,还得防备一切有可能让中东战争演变成两个超级大国全面战争的因素。要做到防范于未然,首先就得相互通气,搞清楚对方的底线,制订相应的对策,同时尽量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让对手犯错误。

这种大国间的博弈,在冷战时代非常常见。比如20世纪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前,美国与前苏联就通过联合国、情报机构、第三国等途径交换了信息,正是掌握了对手的底线,即前苏联能够打到美国的战略核弹头不到50枚(当时美国能够打到前苏联的战略核弹头多达上千枚,拥有绝对战略优势),肯尼迪总统才做出了用舰队全面封锁古巴、搜查运载导弹的前苏联货船的决定,并且迫使骄横狂妄的赫鲁晓夫在美国海军面前退缩,答应撤走部署在古巴的中程弹道导弹与轰炸机,美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