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六十六章 内在动力

第六十六章 内在动力(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很多人开来,加强移民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手段。

事实上,该法案获得通过之后,产生了很不错的效果。仅2029年,就有250万人申请移民共和国,是2028年的2倍。

问题是,共和国并非移民国家。虽然很多周边国家,比如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与共和国有相近的文化,共和国的社会环境也对这些国家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随着由共和国为核心的“东部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加速,周边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共和国的吸引力将随之降低。

更重要的是,移民会产生很多社会问题。2030年的全体代表大会上,数个地区的代表联名提出修改《移民申请管理法》,加强对移民的控制。这些代表不是反对移民,而是认为移民将从根本上破坏共和国的民族结构,对占有主体地位的汉族构成威胁,也会对共和国的少数民族构成威胁,还会滋生犯罪、引发社会动乱。

吸引移民不是长久之计,只是权益之策。

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导致军费开支连年剧增。2030年,在35000多亿国防预算中,有15000多亿用在了人员津贴上,占国防开支的43%,而同期美军人员经费开支仅在国防预算的31%。虽然军队连年提高军人待遇,即便是普通士兵的津贴都超过了社会平均收入,但是也无法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大部分军队急需的技术型人才更愿意到报酬更加丰厚的民营企业工作,而不是参军服役。

更严重的是,2030年,随着共和国的城市化率超过85%,基本已无“潜力”可挖了。

在此之前,共和国还可以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减少农业劳动人口、增加工业与服务业的从业人口的办法,既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又提高了劳动效率。当然,转移劳动力不是仅仅完成城市化那么简单。纪佑国执政时期,共和国开始实行12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劳动力的基础知识水平。王元庆上台之后,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重点扶持贫困与落后地区大学生,增强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不管教育搞得多少,前提条件是得有剩余农业人口。

城市化率达到85%,算得上是国家发展的一道坎。迈过这道坎,农村基本上不存在剩余劳动力了。事实也确实如此,在15%的农业人口中、也就是大约2.1亿农村人口中,老人与未成年人占到了75%,实际劳动力只有5400万左右。虽然按照这一数据计算,1个农业劳动力养活25个非农业劳动力,这一指标仍然远低于美国(122)、法国(171)、德国(183)等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比巴西(55)、南非(64)、阿根廷(58)等欠发达国家还要低,但是在共和国的基本土地政策没有得到改变之前,很难通过政策使农业劳动力转入工业与第三产业,也就无法挖掘农村剩余劳动力。

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还是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除了加大基础技术开发力度之外,还得加快经济转型速度,让更有活力、更加积极的民营经济逐步取代国营经济,全面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机制得到充分发挥。

要加快经济转性速度,就得进行政治改革。

事实上,农业人口减少,已经为国家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除了5400万劳动人口之外,还有大约15600万老人与未成年人的养老、医疗与教育需要整个社会承担,各级政府每年为此投入的资金不会少于5000亿元。为了保证生产出至少满足全国百姓基本生活所需的粮食,国家每年还要为农业提供5000亿元的补贴,加快农业机械化改革,国家还得在农业科研上花费上千亿元,提高作物单产量,才能在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不让粮食减产。

甚至可以说,人口老龄化是促使王元庆推行政治改革的主要动力。

政治改革之后,共和国的基本制度必然会发生变化,而属于基本制度的土地政策也将发生变化。只有加快土地的兼并速度,才能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用更少的农民养活全部国民。

问题是,政治改革、促生政策都属于长远计划,很难在短期内产生效果。为此,共和国不得不寻找短期解决办法。2029年,全体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由王元庆亲自提交的《移民申请管理法(修改)》,放宽了对移民的限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